到区从穿人的观察孔卡块链一位老货币加密
说起科技进步的轨迹,我父亲这个老IT人绝对有发言权。1979年他在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时,整天面对的可不是现在的触屏电脑,而是成摞的穿孔卡片。那时候连互联网这个概念都还没成形,谁能想到几十年后会发展成现在这样? 记得有次和父亲闲聊,他回忆起80年代中期之前,根本没有"互联网"这个统一的说法。那时候更像是诸侯割据——银行有自己的网络系统,高校搞自己的教育网,企业则在搭建内部网络。直到后来TCP/IP协议逐渐统一江湖,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诞生。 有趣的是,当年的科技巨头们可没少打小算盘。微软、IBM这些公司都想打造自己的"围墙花园",要不是开源运动和标准化协议的崛起,我们现在上网可能还得像选运营商一样选择网络服务商。 现在的区块链行业发展,简直和当年的互联网如出一辙。各种公链就像当年的局域网,都在争着制定自己的标准。以太坊、Solana这些项目,不就是当年Novell、AppleTalk的翻版吗? 不过区块链有个独特优势——原生代币经济模型。这让底层协议首次具备了价值捕获能力,不像TCP/IP协议那样只能做个默默无闻的基础设施。说到这里,不得不提以太坊合并后的通缩模型,这招确实高明,让协议本身有了保值能力。 父亲总爱用"创造性破坏"来形容科技泡沫。98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时,他正在硅谷工作。那些只靠PPT融资的公司倒下了,但Google、亚马逊这样的真金白银却浴火重生。现在的加密货币市场不也正在经历这个过程吗? 老爷子对现在的区块链创业者有个精辟的评价:"他们还是群孩子,等他们开始像成年人一样思考时,区块链才能真正改变世界。"这话虽然直接,但细想确实有道理。技术成熟需要时间,当年互联网从ARPANET到万维网普及,不也花了30多年? 有意思的是,老一辈科技人反而更理解区块链的价值。像马克·安德森这样的互联网先驱,现在都成了坚定的加密货币支持者。反倒是某些Web2时代的既得利益者,对新事物总带着批判的眼光。 说到底,技术创新从来都是螺旋上升的。从穿孔卡到云端计算,从局域网到元宇宙,历史的轨迹总是在重复中前进。加密货币或许还要经历几次泡沫和寒冬,但就像我父亲常说的:"好东西总会留下来,只是时间问题。"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史
加密货币的"重蹈覆辙"
泡沫与新生
新旧思维的碰撞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市场的惊魂72小时:BTC还能否扛起大旗?
- Chainlink强势领涨:8小时暴涨24%,跨链技术成幕后推手
- 这只网红狗币Floki到底值不值得关注?
- 当Uniswap创始人亲手掐灭自己的Meme币:一场荒诞与深思并存的加密狂欢
- 当数字钱包遇见登机牌:阿联酋航空业的支付革命
- RACA强势入驻HotsCoin:探索Web3元宇宙的新大陆
- Web3行业观察 | 台湾虚拟资产监管迈出重要一步,NFT与DeFi市场持续升温
- 比特币暴涨背后:一场资本大戏的台前幕后
- 9.14行情观察:市场震荡中的交易智慧
- 种萝卜也能致富?SUN推出区块链新作《萝卜农场》即将开启公测
- 数字货币的成长天花板:我们究竟在担忧什么?
- 金融市场的集体焦虑:投资者如何破解心理迷局?
- 10月21日比特币以太坊市场观察:警惕诱多陷阱
- 比特币再现疯狂行情:一夜暴涨20% 背后竟是ETF在搞鬼?
- 跨链新时代:安全互通才是王道,流动性桥终将成为历史
- 模因币大战:Pepe币异军突起 涨幅碾压DOGE和SHIB
- 牛市暴富秘籍:DeBank空投或将突破万元大关
- 数据存储革命:Arweave如何重塑数字世界的未来
- 比特币行情观察:蓄力中的猛兽或将冲破40000美元天花板
- Tifo Trade即将在Linea主网掀起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新浪潮
- 搜索
-